綠道的概念來源于歐美國家,是一種線型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環境或人工廊道而建立,是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覽線路,屬城市慢行系統。 綠道建設是集民生、環境、生態、經濟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武漢2011年開始將綠道工程提上日程,讓市民享受步行、騎單車“慢行”中的樂趣,這種慢行交通系統也是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指標之一。 今年,依托園博會建設,全市擬建成綠道220公里,重點建設東西湖環金銀湖綠道、后官湖等10條環湖(山)郊野綠道,讓綠道串珠成鏈,形成彰顯田園風光和濱水特色的郊野綠道網絡系統。截止6月底,全市綠道建設累計完成357.2公里。 近日探訪發現,正在緊張建設中的東西湖環金銀湖的濱湖綠道,將成為武漢市綠道中獨具特色的環湖游線。 綠色生態篇 武漢臨空港經開區著力建設生態腹地之 500平方公里的東西湖,東臨漢口,毗鄰孝感。昔日,這里是“氣蒸云夢”的古澤,有南來北往的古驛道;如今,這里已成為“休閑賞花游、鄉村休閑游、食品工業游、都市農業科普游”的勝地。凌空鳥瞰,湖泊密布,河渠縱橫,綠波蕩漾;道路阡陌如織,廠房櫛比鱗次;到處碧樹、芳草映藍天。 圍墾建區50多年來,東西湖城鎮建設從過去的零散小集鎮,擴展為現在的“五環縱南北、徑河貫東西、一核聚功能、三湖映新城”的發展格局,以外環線為界,東西兩片分為都市發展區和新農村建設區。都市發展區包括吳家山新城、泛金銀湖生態新城、臺商產業新城;新農村建設區有5個中心鎮。如今戶籍人口從廖廖數萬擴張到近60萬常住人口。 2013年,國家級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命名,進一步激活發展潛力,東西湖主要經濟指標綜合排名居全市前列,財政收入完成165.02億,居武漢各行政區榜首。 如今,城市區域性環境根本改變,城市功能日趨成熟,魅力新城區的特色正在呈現,濱江濱湖、宜業宜居的生態新城正在崛起。 2014年,東西湖區將圍繞建設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漢口生態新城兩大任務,科學運用好城市生態規劃的“生態經濟學”。 最新統計,東西湖區城鎮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均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全區建有公園、游園、廣場30多個,公園綠地總面積180.4萬平方米,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東西湖生態宜居的第一印象。 便捷的路網讓新區“快”起來,保障房成為“民心房”,智能綠燈、節能建筑構筑最美天際線,綠道正形成最美生態網,串聯東西湖原生態;物業管理讓居民生活得舒心、放心、安心。萬科四季城小區陳忠浩從漢口老城區搬遷至此,他說,現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滿意,并愿意長期繼續居住下去。 一個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路網發達、人口聚集、經濟繁榮,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新區將崛起漢口西部。東西湖區將成為展現江城生態景觀的一處“窗口”,成為大漢口的生態腹地。 環金銀湖綠道,離城區最近的濕地綠道 環金銀湖綠道順湖岸線渾然天成,全程20公里,連通天然的湖叉、湖灣,沿著上、下銀湖,上、下金湖及墨水湖共6片湖區,順勢而建。目前已完工一期墨水湖段的10公里,整條綠道年底全部貫通。 東西湖作為離中心城區最近的遠城區,其濱湖綠道較其他遠城區而言,具備無與倫比的亮點:一是離中心城區最近的原生態濕地。二是有別于蔡甸后官湖郊野綠道,其充滿人文風情。武漢園林規劃設計院設計師姚婧參與設計,她感觸最深的兩點特征,亦成為了這條環金銀湖綠道的主題“自然生態、人與活力。”
|